誰說錢不夠就不能旅行,困住我們的,永遠是那不敢跨出舒適圈的自己!
前陣子跟朋友聚會聊到,如果決定長途旅遊,要準備「多少」錢才敢放心出發呢?
習慣走度假放鬆路線的Janny望著我,「長途?是指一個月嗎?怎麼可能,是不用工作賺錢,養家活口喔?」
「哎呀,你就假設剛好碰到轉職期,有時間可以出發啊!」
「拜託,如果是去歐洲玩個30天,1個人的機+酒差不多9萬,再考慮內陸交通、飲食及購買贈送親友的紀念品,林林總總加起來至少20萬跑不掉。」Janny一股腦兒如機關槍不斷細數他腦中的預算與項目。
至於走背包客路線的Wendy則表示:「很簡單啊,像之前去英、法、比利時玩了也快30天,買的是廉價機票、出發不帶太多行李,住的是乾淨的青年旅館,基本上3餐都是去買食材回旅舍烹煮。累了,就在交誼廳跟其他背包客聊天打屁;也會去當地著名餐館打打牙祭。不過,我到是把錢都花在古蹟、風景上,也沒買什麼紀念品,大概10萬內就解決了!」。
聽到這,Janny不可置信地瞪大雙眼,直呼「怎麼可能!去歐洲哪有這麼便宜!」
聰明的你,這時有沒有發現兩者的差異呢?
不愛牌理出牌的我又提出ㄧ個疑問,如果現在你有時間,但旅費只有8萬,行程排定後只有7成把握能將錢撐到旅途結束,那麼,你敢放心出走嗎?
與其羨慕別人說走就走的人生,不如讓自己跨足舒適圈,偶爾挑戰自己的極限!
這問題ㄧ出,大家馬上七嘴八舌討論起來,個性勇往直前的人說「衝吧!」
小心謹慎的人低頭思考,是不是還有什麼行程可以縮減,降低錢不夠用的風險。
也有朋友表示,沒辦法接受這樣的限制,出去玩就是要放鬆,爲什麼要把自己弄得這麼累?
會天外飛來這問題,其實是我想起當初出發遠行澳洲,周遭親友狂問我腦子為啥抽風跑去流浪。即使我再三解釋是想趁年輕出走看看,不要等年老才後悔沒做。但很多人還是會自動幫我直接結論「因為凱蘿身上有閒錢」,更不用說回台後,最常問到的一句話是:「有沒有存到第一桶金?」
不得不說,這句話應該是惹惱澳打青年的第一名,至於二、三名則是「幹嘛台灣工作不好好做,跑去澳洲當台勞?」及「不年輕了,幹嘛還要浪費時間去打工?」
說真的,第一次隻身一人奔向位在南半球的澳洲,與小夥伴開著車,看著沒有盡頭的公路,為的是那「人生只有一次」的冒險;第一次獨自異鄉迷路,拖著行李鼓起勇氣用著羞澀的英文詢問,只為了儘快抵達休息的地方。這麼多的第一次,都是我當初踏進澳洲前未曾想到。國外打工,加深我對每個城市文化的探索,成為我寫作的養分,更強化我面對不熟悉困境的耐心與勇氣。
當然,有些人也會認為,打工度假不過是年輕人逃避職場的一個藉口,到最後你仍然得回來台灣,何不現在好好工作,萬一回來沒有更好的機會怎麼辦?
說真的,30歲前的一、二年空白,並不會讓你職涯就此倒退,出發前我反而要提醒你的是「建設良好心態,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想多賺錢,除非你本來英語不錯又有專業技能,否則請好好認命找些像是礦場、肉場的勞力工吧;如果是想好好享受生活,那就不要把自己弄得像顆陀螺,找間靠海的房子,做份計時工作讓自己準時下班,揪些三五好友一起海邊走走。
最後提醒大家,除非你有個富爸媽,否則全天下沒有那種既輕鬆又賺高薪的工作(如果有,請務必留言讓我排隊報名),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亙古名言。至於當時的我來說,玩遍澳洲是首選目標,捨不得花錢,損失的是經驗,也不確定下次有沒有機會再來;忍痛花了,瘦的是那為數不多的荷包,在這兩難的情況下,如何取捨最終還是取決於你自己。
如果你對文章內容或澳洲打工度假有其他想法,歡迎留言讓我知道喔,我會在之後與你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