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來吧。學習 / 筆記。講座

大人學心得|產品說明會- 工程師的職涯經營指南

昨天晚上參加大人學舉辦的產品說明會,雖然我不是工程師,但身處資訊科技業還是很好奇工程師的職涯經營跟一般人有什麼不一樣。對我來說,職涯經營的重要性其實不分你我,對身處在刀口上的某些產業或職能來說,急迫性其實更高。透過彭建文老師的分享及Bryan的補充,讓我更加確定這點:「不論今天你想離職、想轉換跑道或想出國都好,但記得,你的選擇都要扣緊職涯經營做思考。以終為始,才能讓你越走越順!」

說明會重點筆記

一、分享台積電升遷評核標準

1.硬實力:個人專業度,簡單來說就是要累積對組織有貢獻的專案經驗。

2.原單位與跨單位的表現評分:決定你升遷的不是只有單位主管,甚至還會加上事業單位的大主管以及合作部門的主管。(其實很像360度選才的標準:你眼中的自己、主管眼中的你、合作單位主管眼中的你)

3.萬年不衰的軟實力:跨部門溝通協調能力。

4.當責態度及做事效率

二、與KPI無關的跨部門專案執行,建議可以先同步告知單位主管

通常主管不會拒絕的原因在於,有可能哪一天原單位也會需要他部門的協作。(Carol補充:但如果兩個主管是死對頭,請記得,千萬不要犯傻去捅馬蜂窩)

三、分享如何在台積電擔任內部講師。

起源:當時內部執行很多專案 (彭老師同步說明總共有2千多件專案,最後只有24件一路過關斬將進入決賽),而公司考量應給成員更多曝光機會,便建立平台讓成員透過部門、事業處及全公司競賽,促進正能量的競爭環境,而評分標準如下:

1.解決問題的能力:需具備邏輯思考架構能力。

2.專案管理的知識:但也需有將困難專有名詞轉化淺顯易懂白話說明的能力。

3.清晰的表達能力:即使簡報有70幾頁,但也能唱作俱佳呈現重點讓聽眾瞭解。

四、彭老師成為喜歡的自己,其實有四大條件。

1.職涯規劃:彭老師目標是想擔任企業講師。(他分享進去的第一天就做好離職的打算,每一次能挑戰跨部門工作的動力就是累積更多講師經驗,最重要是要有自己的願景)

2.專業:請記得要扎實並持續學習。 (參考書籍:心態致勝)

3.人生設定目標:你想要什麼。舉例來說,彭老師曾經想過當時台積電股價如果跟現在一樣(70塊 V.S 600塊),那麼他還會想要離開嗎?答案是:「會的」,因為對他來說他想要的是人生自由的掌控,錢對他而言從來不是第一選項。

4.一路走來遇到很多貴人,得到幫助。

圖片來源:Pixabay

聽眾提問

問題1:有沒有遇到挖角或在專案執行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難忘的困難?

彭老師:在TSMC第五年就遇到康寧玻璃來挖角,當時薪資是2.5倍。回歸到一開始提到,他對自己職涯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希望40歲要離開TSMC擔任企業講師。所以最後拒絕的原因有2個:

(1)對生涯規劃沒有加分   (2)要跨縣市上班

另外分享直到現在都非常難忘的專案經驗,當時目標是需建一個model,預測台積電20年後營收與挑戰,雖然model調整過程一直被罵得很慘,但做出來後卻特別有成就感,所以我更建議大家:「要做,就做有挑戰性(很難的任務)或跟組織目標有掛勾的專案」。

2.工作經歷是軟體工程師15年、系統分析5年,雖然現在工作職位是掛傳產業襄理但沒有帶人。擔心中年危機,接下來的職涯該怎麼選擇較適合?是不是可以朝ERP顧問方向?

彭老師:今年是數位轉型最忙的一年(Carol補充:原因可以參考我在華爾街日報導讀的6/28分享),目前台灣最大本土ERP廠商是鼎新,也可以考慮找跟SAP有關的資訊產業。另外,如果想進入到企業承包專案,建議還是以團隊執行會較適合。其實可以轉換的跑道很多,但重點還是要回歸到你對自己的職涯目標

Bryan:現在FinTech正被積極推動中,以台灣環境來看,銀行業的IT發展仍緩慢,但對比其他產業來說較為穩定,建議可以朝這塊產業進行。

3.我在跟前主管/mentor學習,雖然對方實力好,但看到對方學歷、性別、年齡不ok,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意願,該怎麼改善自己學習障礙?

彭老師:可以先確認自己是不是有學習楷模的框架。分享我的經驗,如果以本身積極度來自評:我大約落在6-7分、但台積電的步調卻是8-9分。剛進去TSMC非常不適應,所以學習轉換自己的心態,其中也遇到不對頻的主管,但轉念思考讓自己只看對方的好。(再舉例:從TSMC跳到中小企業,違和感更大)

總結來說:請先調整自己,轉念看對方的好;如果完全不能適應那就離開那個場域。(但思考重點還是在職涯規劃,不能看點狀而是面狀)

Joe:另外可以思考一點,是否因為現在工作沒什麼太大壓力,所以認為不花心思跟這個人學也沒關係?建議把自己放到舒適圈與壓力圈中間,那麼才會有學習的動力。

4.傳產製造的業務,客戶固定&長期配合,想知道大部分的產品設計機構人員會出現在哪?

Bryan:可以同步思考,是否有機會讓機構工程師的人可以找到你。舉我本身來說,我是專案管理的顧問但其實也具備業務的角色,當時就在思考有哪些市場可以切入,分享推進的思考點如下:

(1)找到商機點:經調查發現金融業專案管理較薄弱。

(2)挖掘痛點:發現金融業專案管理最怕跨部門溝通(複雜程度會到10個單位以上)。

(3)解決方案提供:開始寫很多跟跨部門溝通有關的文章。

(4)口碑行銷:透過金融業學員的口耳相傳,反而促進更多生意。

5.我在現在的工作待了10年,中間有輪調很多單位,這樣有幫助專業累積嗎?

彭老師:專業分兩種,可以依自己的職涯規劃進行經驗累積。

1.技術專業:深且廣 (累積很多技術類的專案)

2.管理專業:不用深,但要有體會且管理的技巧

延續提問:管理風格會因為公司文化而有所不同,這樣還能通用嗎?

彭老師:要累積的是管理心法與技巧,到不同公司再微調風格就可以。

Bryan:管理就像廚師,如果他在台灣是很厲害的廚師,知道怎麼運用食材特性做出美味的料理,那麼就算到了中國也還是可以成為一位很棒的廚師。

心得總結

當時聽到彭老師說他在錄這門課時有思考為什麼內容可以多到有30幾集,自我分析的原因其實還是在於TSMC步調非常快,當時的一年經驗可以抵過一般公司的3年,換言之其實他累積了扎實的30年經歷,再加上當時在TSMC遇到的各種千奇百怪職涯問題,坊間也沒有太多資訊可以參考,只能自己研究並透過實務進行驗證。

工程師的環境很有趣,是一群聰明的人但卻少會有人告訴他們應該要做好職涯規劃。或許是台灣過去的刻板印象,總認為理工科畢業後就到科技廠,雖然爆肝但卻可以領到不錯的分紅,一路做到退休就是最佳解。但說真的,現在環境變化非常快,我們很難像父執輩一樣做到65歲就安穩退休,不論是青壯迷惘、中年危機都會是你我碰到的課題。如果能夠早一點做好職涯規劃,當你遇到困難或人生轉折點,其實會更有方向也不害怕!

課程連結:VP010工程師的職涯經營指南

熱愛旅行的背包客,喜歡設計、藝術及人文建築。
近期開始著筆寫文,分享美好事物!